【关键词】景观,影响,城市,研究,轻轨,空间,高架,高架桥,协调,环境
1引言
现代城市因人口过度集中而产生了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而轻轨交通凭借其投资少、运量大等优势应运而生。高架轻轨交通在有效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同时,其巨大的体量及线性关系却破坏了城市原有景观和城市风貌。高架轻轨在设计时过分地强调建筑的形式由其功能所决定,而忽略了其对城市外部空间的影响及控制而造成城市空间的无序与失衡,也给城市景观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轻轨
2.1概念界定
轻轨交通(LRT)是一种中等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系统,它的客运量介于地铁和公共汽车之间。它是在传统的有轨电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由于其造价低、无污染、建设周期较短而被许多国家的大、中城市所接受,近年来不断得到发展和推广。根据我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本)》,用轻轨来命名中运量的地铁(包括地面和高架铁路)。武汉市轻轨一号线一期工程则采用的是高架铁路式的轻轨。
2.2高架轻轨的空间组合模式
高架轻轨所形成的街道空间要素主要包含高架线路、地面道路及两侧建筑。根据高架线路与地面道路、两侧建筑的位置关系,可将其空间组合模式分为道路中央、道路单侧、道路侧边和单独通道四类(图1)。
3武汉市轻轨一号线一期工程项目概况
武汉市轻轨一号线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的汉口商贸区,线路高架于解放大道和京汉大道之上。总线路西起东西湖吴家山,东至江岸堤角,全长28.9km,沿线26座车站。一期工程于2004年8月正式建成通车,一期线路西起解放大道的宗关车站,东至京汉大道的黄浦路站,全长10.27km,是一条全封闭的高架线路,沿线共设宗关、太平洋、硚口路、崇仁路、利济北路、友谊路、江汉路、大智路、三阳路、黄浦路10座高架车站(图2)。平均站间距约1km。根据车站与道路的相对关系和道路交通状况,设计为7座三层高架站,3座二层高架站,其中宗关站为岛式站台车站,其余均为侧式站台车站。由于线路利用原京广铁路这一交通用地建设而成,并考虑到京汉大道地处汉口中心城区,为减少高架线路运营对两侧密集建筑物的影响,线路主要走行与道路中央的绿化带上空。
4武汉市轻轨一号线一期工程存在的景观问题分析
4.1自身形象突兀
受交通功能导向性的影响,轻轨高架桥体的造型手法具有明显的理性化倾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架桥体有着敦实的桥墩、质感粗糙的横梁,这种由功能决定的形态却忽略了对城市外部空间的影响。桥体几乎均以混凝土材质的本色示人,其灰色的外观无疑加重了桥体的厚重感和体量感,使空间氛围变得沉闷,影响到人的视觉和心理感受。
4.2空间尺度失调
凯文·林奇曾指出:“一个巨大的标志物会使它所在地区的其他建筑物相形见绌,失去尺度。”轻轨高架桥身体量大,距离长,一出现便成为城市中无与伦比的人工构筑物,这一特征令其成为城市空间的主体。周边建筑与之相比在尺度和体量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又由于轻轨线路是在原有道路布局的基础上建设完成的,中心城区的道路拓宽和建筑后退均存在一定的局限,因而,当高架桥体以巨大的体量出现时,便必然会与周边的城市景观缺乏整体上的尺度协调。高架桥体所经之处多数都紧贴着原有建筑,违反了实体空间的最佳比例,也丧失了原有的尺度感(图3)。
4.3造成城市景观破碎
轻轨交通高架线路所在空间作为廊道,同时具有屏障和通道的功能,处理不当便会割裂此处的城市空间,造成城市景观的破碎。城市空间破坏的表现之一就是形状的破碎 ,高架桥身像藩篱一样穿越、切割着城市,使城市空间成了孤立的、互不联系的各种尺寸碎片的集合体,城市景观也随之碎裂。街道轮廓线是体现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之一。而高架桥体的出现破坏了街道轮廓线的完整性,它将高层建筑拦腰斩断,将低层建筑无情淹没,完全丧失了原有街道轮廓线所具有的韵律与节奏感(图4)。
4.4使空间失去可识别性
高架桥体由于其自身的特性,使得沿线空间特征趋于雷同。冗长的桥面板和粗壮的桥墩连绵数十里,始终反复强调这一主题,无疑使城市空间失去可识别性。
5协调对策
高架轻轨交通的规划与设计应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沿线区域的实际情况,以不破坏原有的特色景观和城市风貌为原则,使轻轨高架线成为新的城市景观元素,为城市空间作出贡献。解决轻轨高架线带来的景观问题可从轨道高架桥体自身的协调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两方面入手。
5.1选线
轻轨交通的高架线路选择应对城市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作充分的调查,使得规划线路与地区景观能充分融合。对于存在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地方,线路规划时应离保护区有一定的距离,避免造成线路对环境的破坏。
5.2高架桥体自身的协调
5.2.1线形
高架桥体的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要与地形、城市区域特点及土地利用方式相配合。平面线形往往是高层俯瞰的一种优美景观,而纵断面线形与桥下景观的关系最为密切 。设计时应使桥下有开放感,并尽量减轻对空间的分割,结合功能的要求,使纵断面高度有韵律的变化。
5.2.2梁型
高架桥的梁部结构是视觉中引人注目的部分,应通过梁型选择尽量降低梁部的建筑高度,使侧视显得秀气。梁部的结构型式主要有槽型梁、下承式脊梁、T梁、板梁和箱梁等。比较而言箱梁的景观性和整体性较好,且梁高较低,梁型较轻盈,宜采用。
5.2.3墩柱
高架桥墩柱的选择除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外,还应特别注意美学设计,使上下部结构协调一致,美观轻巧。墩柱的型式通常有T形墩、倒T形墩、Y形墩、单柱墩、双柱墩等基本型式。若与箱梁配合,宜采用单柱形墩和变形单柱墩,景观性较好。
5.3高架桥体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轻轨高架桥体与周围环境协调主要体现在形态、尺度、色彩等方面的协调处理。
5.3.1形态的协调
在桥梁美学中,处理其形态与环境的协调有三种方法:消去法(隐蔽桥梁的存在)、强调法(突出桥梁的存在)和融合法(桥梁与环境按基本相同的格调互相融合)。在视觉上,当桥梁的存在有损于环境或景观时,可采用消去法,尽量将桥梁处理得不引人注目而掩蔽在环境之中;当桥梁具有支配环境、引起标志作用或象征作用时,可采用强调法;处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即环境对桥梁的存在既不否定,也不需要强调时,则采用融合法 。高架桥在造型上应以简洁为基本原则,采用融合法和消去法,使之从属于环境。
5.3.2尺度的协调
空间尺度关系的协调与否主要是通过人的视觉特性来判别的。人们常用视线距离D与建筑物的视平线以上高度H之比D/H来描述空间比例关系,普遍的结论是:建筑高度与道路宽度的比值适宜在1:1~1:3之内。当D/H<1时,空间有接近感和压迫感;当2
5.3.3色彩的协调
高架桥体的巨大体量使其成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色彩在环境中产生的效果和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色彩协调的原则是指将色彩中不同的色彩与相似的色彩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创造出和谐的色彩。一般来讲,具有高彩度的桥体易使人产生类似于一堵墙的感觉。而得当的颜色可以增加桥体的美感,削弱体量,使桥体与环境达到协调。轻轨高架桥的色彩通常以简单、淡雅为宜,以弱化视角效果,用小面积的色块作对比来突破总体的单调,起补充、强化空间的作用。
5.4车站建筑的设计
轻轨车站作为高架线路景观视觉的节点,应特别引起重视。设计应遵循建筑美学的原则,结合地区特色、环境因素,力求做到明快、轻盈而富有城市特色。车站规模宜小,风格应与周围环境协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优先采用“桥建分离”的结构形式,以简化建筑物的结构;对“桥建合一”结构,宜采用单层独柱墩形式,车站站厅、设备及管理用房等尽量独立布置于车站一侧以减少车站体量。
6结语
高架轻轨作为新的城市景观元素,应从宏观到微观对其进行层级控制。其选线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规划上提供足够的高架走廊。同时,高架轻轨设计也应成为城市设计的一部分,使之真正融入城市的整体环境之中。
参考文献:
[1]田银生,刘绍军.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13.
[2]熊广忠.城市道路美学:城市道路景观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383.
[3]杨士金,唐虎翔.景观桥梁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4.
[4]许慧华.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架景观处理[J].都市快轨交通,2004,17(4):30-34.
随机阅读
- [交通运输] 加快物流中心建设提高物流
- [交通运输] 城乡结合部道路交通安全设
- [交通运输]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 [交通运输]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探析
- [交通运输] 浅谈高速公路养护的一点体
- [交通运输] 成长期高速公路公司资本运
- [交通运输] 中小企业的物流战略
- [交通运输] 谈公路交通信息技术
- [交通运输] 浅议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 [交通运输]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
- [交通运输] 公路绿化的新方法
- [交通运输] 城市公交,交通运输的管理
- [交通运输] 浅析高速公路隧道火灾及其
- [交通运输] 浅谈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病
- [交通运输] 浅淡平整度对公路工程的影
- [交通运输] 公交优先助推城市交通向大
- [交通运输] 交通工程预制组合箱梁施工
- [交通运输]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
- [交通运输] 交通工程前期工作探讨
- [交通运输] 试析道路沥青对水体危害性
- [交通运输] 浅谈高速公路养护的一点体
- [交通运输] 公路交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
- [交通运输] 目前影响公路工程质量因素
- [交通运输] 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机制
- [交通运输]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城市
- [交通运输] 信息技术在交通建设项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