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当代豫剧艺术的困境
人类历史,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都是一元社会,除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外,其他的各种思想都受到禁锢,甚至迫害,伽利略因坚持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葬身在宗教的熊熊烈火之中,中国清朝的文字狱也是对思想的一种封杀。就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大家都沉睡在一个封闭的小屋内,只要有人醒来马上就会面临黑暗和死亡。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现代社会越来越开放,各种思想也蜂拥而至,所以历史上存在的一元结构的社会慢慢开始瓦解,多元思想正在或已经形成。随着这种社会结构的根本变革,人们的价值观也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多元社会显然是一把双刃剑,我可以从中受益,但也会使我们存在很多困惑。从利的方面来看,我们可以更多的去了解国外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优劣互补,这样会使我们的存在更加的丰富多彩。但是我们也同时也会面临很多难题,这样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价值的泛化,这是必然的,因为在一元社会,我们无所选择,而当社会复杂多样了,那么我们的选择肯定也多了起来,所以导致价值的泛化,比如我们以前买衣服,男子基本就是中山服,只要拣一条合适大小的就行,而现在衣服的款式品牌琳琅满目,让你目不暇接,这样你的选择自然而然就多了起来。第二是文化秩序的优先性,我们可以举个例子说明,在那次5.12地震中,好多人为了拯救他人的生命,连自己的亲人都无暇顾及,按照传统的道德的观念,这显然是被我们所称道的,只有具备这种观念的人都会这样做。但是随着西方自由思潮的传入,个人主义观念的渗透,好多人对此开始有所怀疑,对名人范跑跑的讨论估计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我们究竟该选择哪一种价值观呢,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了。最后在多元社会里我们会发生价值选择的疲劳。上面已经提过,在这样的社会里,价值选择日益多样化,但是面临这样的改变,好多人会觉得束手无策,茫然若失,到底我们应该去选择哪个,这已经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了。所以哲学界一直在讨论,面对着价值的多元化,我们去如何建构社会的公共价值。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元素了,在改革开放前曾出现过百花竞放,百家争鸣的现象,戏曲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大,各种文化娱乐蜂拥的传入中国,比如流行歌曲,交响乐等,在这种娱乐方式的侵蚀下,我们的戏曲艺术却没有站脚之处了,有的几乎开始濒临绝种的危险了,所以现在天下第一团的说法越来越多了(备注:河南的道情、宛梆、怀邦、二夹弦、大弦戏等被称为天下第一团,河南越调只剩下了两个团,河南曲剧也很不容乐观,也只剩下了七、八个团,豫剧团虽然锐减不少,但还算是最多的)。天下第一团并不是剧团的影响是第一,而是天下惟有此一家。在市场经济的因素下,剧团的生存更是岌岌可危,我们看到好多影视音乐明星都住豪华别墅,而我们的戏曲演员有时演出时只能在破庙中安身了。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呢?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元素,那么我们可以看一下传统文化的命运自然就可以理解其中的原因了。
对于戏曲,特别是对于豫剧,同样也是如此,就像我上面所提到的,在以前,就戏曲这么一种所谓的娱乐方式,我们肯定会选择戏曲,但是随着西方娱乐方式的传入,多元文化的建立,人们开始面临多重选择,在先进的娱乐方式面前,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武器,乖乖的投降了,那么戏曲的影响力自然而然就淡了下来。并且面临着残酷的竞争机制,戏曲的生存便更是令人堪忧了。以前,我们的豫剧在河南省基本上每个地市县都有,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都有。现在呢,河南的很多县都没有了能够正常演出的专业豫剧院团,一些地市如南阳就没有市级豫剧团。豫剧在外省更是惨淡经营,河北的豫剧团只剩下了东风团和邢台团,山西太原的豫剧团被撤销了,天津豫剧团也消失了,西藏豫剧团也没有了。即使存在的本省或外省豫剧团,其生存状况也大多不是很好。例如,开封豫剧院常年跑在农村唱高台,市里很不重视,剧团为了生存只能疲于拼命地演出挣钱发工资,根本没有资金和时间去创造新生产的优秀的剧目。外省的豫剧团很多都被迫更名为什么梆子剧团,因为人才匮乏,剧目陈旧,难以为广大的外省豫剧观众所喜欢,恐来日不多。
所以对待中国豫剧文化,首先我们应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或者更简单的说就是去迎合现代人的口味,对戏曲进行变革,这样变革的有一个成功案例就是小皇后豫剧团的经验可以借鉴。他们创作的《铡刀下的红梅》也是对传统豫剧改革的一个成功的尝试,利用现代高科技因素与传统的豫剧结合起来,并在唱腔中融入民歌成分。除了自身的变革外,我觉的政府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离开政府的支持,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恐怕便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为一种古迹了,那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正确面对社会发展,社会结构变革,在竞争中求生存,恐怕这是每一个戏曲工作者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了。
二、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当代豫剧的风格
一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纪录片,名字叫《大河之南》。在这部纪录片中,有解说词这样概括豫剧:“论历史,她比不上昆曲;论功夫,她比不上京剧;论优美,她比不上越剧;论趣味,她比不上川剧,但她却拥有了最多的观众。”
我对这样的说法不持反对的态度,但是我想为豫剧做一个更为全面的解说。的确,按照豫剧的唱腔特点,不可能演绎出梁祝的缠绵柔情,也不能展现林妹妹的柔情似水,每个剧中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也必有其局限之处,我觉得向越剧和昆曲这样的剧种她演不出穆桂英的雄心壮志,也演不出百岁老旦的英雄豪情,演不出包公的刚正不阿,也演不出苦命女的悲恨之情。豫剧的魅力恰恰在于她的唱腔,抑扬顿挫,高低不平,时而如大海波涛汹涌,时而向河湖风平浪浪静;时而像春天般百花竞放,时而像冬日般红梅傲霜。悲愤之处让人拍案而起,动情之处又不禁让人泪流满面,当然豫剧并不是只有悲愤苍凉,幽默滑稽也是她的一个特色。
我觉的豫剧之所以会遍布全国各地,拥有最多的观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时刻与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她的演唱符合人们的心理特点,也符合人的感情变化,并且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用红色娘子军的一句唱词来说就是深深扎根在群众的土壤内,才能够茁壮成长经得起狂风吹。所以豫剧未来的发展应该以观众为本,切不可只求艺术性,而忽视其欣赏性。
豫剧会唱也擅唱,她与其他剧种最主要的差别就是其演唱多,像京剧一般只唱四五句,而豫剧基本每部戏都会有一个核心的唱段,穆桂英挂帅中最后一段就达九十九句之多,铡刀下的红梅最后一场演唱了长达二十七多分钟,所以我不赞成把豫剧改的像话剧一样,全场几乎是道白,没有几句唱词。我也不赞成把豫剧改的像歌剧一样,唱腔基本脱离了豫剧的本真味道,我非常同意对豫剧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其唱腔和伴奏中融入现代因素,但是不能太离谱了,这样会让豫剧变得不伦不类。我的观点是,豫剧要保持其刚健明快的基本风格,又要吸收柔美的时代特色,形成刚柔并济、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被更广阔的地域观众所接受、所迷恋。
总之,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戏曲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百花竞放,百家争鸣,但是我觉的豫剧肯定会在现在文化娱乐中占有一席之地,好多青少年并不是不喜欢她,而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所以豫剧只要要加强借助现代媒体的宣传力度,并且不断打造精品剧目,相信豫剧热的时代不久就会到来。
随机阅读
- [当代中国] 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民族化
- [当代中国] 鲁迅与当代中国
- [当代中国] 论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
- [当代中国] 传媒文化视野中的近代文学
- [当代中国] 对当代中国豫剧的两个冷思
- [当代中国] 也谈一点中国的当代文学
- [当代中国] 陕北汉画像石的文化考释
- [当代中国] 浅谈当代文化语境下中国画
- [当代中国] 浅谈近代翻译文学史上的狂
- [当代中国] 卢梭与中国近代文学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当代中国] 关于大众传媒与中国现代性
- [当代中国] 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
- [当代中国] 浅谈当代文化语境下中国画
- [当代中国] 浅谈大众文他撒判的现代性
- [当代中国] 弘扬主旋律与“中华文艺复
- [当代中国] 陕北汉画像石的文化考释
- [当代中国] 关于文化现代化与价值体系
- [当代中国] 鲁迅与当代中国
- [当代中国] 浅析儒家管理思想对学校德
- [当代中国] 浅谈近代翻译文学史上的狂
- [当代中国] 浅析当代中国市场转型中的
- [当代中国] 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属性初
- [当代中国] 卢梭与中国近代文学
- [当代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代中国
- [当代中国] 关于大众传媒与中国现代性
- [当代中国] 对当代中国豫剧的两个冷思